> 旅游攻略 > 唐朝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

唐朝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

唐朝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

唐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高僧东渡日本,他的名字叫做鉴真。鉴真是中国唐代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是律宗南山宗的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

鉴真的生平与贡献

东渡经历

鉴真自幼出家,曾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学佛教三藏,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他应日本留学僧荣睿和普照之邀,决定赴日弘布戒律。然而,鉴真经历了五次东渡,因遭官府阻拦或遇飓风皆未能成功。直到天宝十二年(752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人到扬州向他致礼,并再次邀请他东渡。鉴真最终在天平胜宝五年(754年)底,与比丘法进、昙静、尼智首、优婆塞潘仙童等一行在日本萨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大字秋目浦)登岸。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鉴真到达日本后,在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将中国唐代的建筑、雕塑、医药等介绍到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献之父子真迹,影响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犹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

医药学的贡献

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此外,日本的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

总结

鉴真不仅是佛教律宗的传播者,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他的东渡不仅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宗教交流,还在建筑、艺术、医药等多个领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鉴真的事迹体现了他对信仰的坚定和对文化交流的贡献,成为中日友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

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 据《宋高僧传》等记载,鉴真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人,自幼出家,曾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学佛教三藏,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 鉴真五次东渡因遭官府阻拦或遇飓风皆未能成功,天宝十二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人到扬州向他致礼,并邀其“向日本传戒”,于是决定第六次东渡,于日本天平胜宝五年底,与比丘法进、昙静、尼智首、优婆塞潘仙童等一行在日本萨摩秋妻屋浦登岸。 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 百科达人4.21万阅读投稿:刘宗源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 天宝元年鉴真决定赴日弘布戒律。 鉴真五次东渡因遭官府阻拦或遇飓风皆未能成功,天宝十二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人到扬州向他致礼,并邀其向日本传戒,于是决定第六次东渡,于日本天平胜宝五年底,与比丘法进、昙静、尼智首、优婆塞潘仙童等一行在日本萨摩秋妻屋浦登岸。 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 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 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 声明:业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 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ebaike@foxmail.com。

中国唐代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高僧是谁

中国唐代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高僧是谁,麻烦给回复 鉴真和尚鉴真(688年—763年6月25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为你推荐 1.玫瑰之晨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2.这是因为在故事中,主人公玫瑰遭遇了一系列的不幸事件,包括失去亲人、受到背叛和遭受病痛折磨等,最终导致她的生命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3.这个结局提醒我们生活中可能会遭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而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并。 因为马来西亚公交卡属于个人卡,一般只能由持卡人本人使用。 如果需要多人共用,需要购买对应的团体票或是购买多张个人卡。 因此,马来西亚公交卡不可以两个人用。 另外,有的城市还会有不同的公交卡类型,每种卡的使用规则略有不同,需要提前了解清楚。 有道听力宝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查单词。 首先,用户可以直接在搜索框中输入要查询的单词,然后系统会自动显示出单词的释义、例句和发音。 其次,用户还可以在听力练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点击单词即可显示出单词的释义和发音。 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 搜索最佳答案中国唐代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高僧是谁可爱留学留学新天地留学小助手教育那些年留学二三事扫码关注留求艺

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 唐朝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

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 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 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献之父子真迹,影响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犹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 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唐朝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 生活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 据《宋高僧传》等记载,俗姓淳于。 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 自幼出家,曾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学佛教三藏。 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 天宝元年(742)应日本留学僧荣睿和普照之邀,决定赴日弘布戒律,但五次东渡因遭官府阻拦或遇飓风皆未能成功。 其间双目失明,荣睿身亡。 天宝十二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人到扬州向他致礼,并邀其向日本传戒,于是决定第六次东渡,于日本天平胜宝五年(754)底,与比丘法进、昙静、尼智首、优婆塞潘仙童等一行在日本萨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大字秋目浦)登岸。 次年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 不久,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440余人授戒;为80余僧舍旧戒授新戒。 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 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唐朝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元宵节是怎么来的故事传说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祝福语句有哪些元宵节祝福语大全劳动法2024年新规定辞退补偿2024劳动法辞退员工的补偿标准2024年元宵节怎么休2024年元宵节怎么放假元宵节一般送啥礼物呢元宵节送什么礼物好元宵节可以搞什么活动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活动2024元宵放假是谁取消的呢2024年除夕为什么不放假女子称存40多万取款时余额为零官方回应女子存40多万取款余额为零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正式发布我国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被4岁儿子一遍遍呼唤的癌症妈妈去世治病已花费约70余万元贾静雯不顾女儿反对临时剪短发:我想做我自己女生整容致照片不一致遭遇毕业难学信网无法通过验证广东夫妇邀请公证员监督直播间红包补贴发放你看过广东夫妇的直播吗美团称穿骑手服带患儿跑单为摆拍拍摄时间及地点严重不符老人为当榜一大哥刷光50万养老金每天像着了魔一样妙龄女主播马路深夜直播拒绝搭讪司机驾车撞翻设备中国男子马尔代夫潜水溺亡女友控诉民宿中国男子马尔代夫溺亡警方已介入北京最年轻副市长被双开北京前副市长骗取经济学博士学位00后吐槽公司无效加班被开除网友:吐槽有风险老人地铁上强行拉拽孕妇让座网友:真是活久见一只企鹅从南极游到了新西兰居民:开始还以为是个玩具三年花12万就能获博士学位不出国也能拿证新郎坐300多斤实木沙发霸气入场300多斤的实木沙发说搬就搬女生取快递发现仓鼠咬开箱子等她网友:太可爱了吧网友偶遇机器狗载重物爬泰山最多可承载120公斤

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

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献之父子真迹,影响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犹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当时日本佛典,多从朝鲜传入,口授。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

历史上的今天——753年12月20日,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成功

历史上的今天——753年12月20日,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成功 华民展开全文鉴真到达日本后,在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 鉴真还将中国唐代的建筑、雕塑、医药等介绍到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 鉴真是中国唐代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阴(今江苏扬州)人。 幼年出家,为天台宗名僧灌顶门下恒景弟子。 后在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 唐天宝元年(742)应留学僧荣摽和普照之请赴日本弥布戒律,但5次东渡未成,其间双目失明。 公元753年,鉴真应邀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 鉴真,幼时家境清贫,家庭充满着浓厚的佛教气氛,他父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居士,经常到大明寺参禅拜佛,并随大云寺智满禅师受戒。 在家庭的影响下,幼年的鉴真也对佛教产生浓厚兴趣。 十四岁时,有一次他随父亲到大云寺拜佛,为佛像庄重、慈祥的造型所感动,随即向父亲提出要求出家为僧。 从此鉴真成了他的法名。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鉴真在大云寺从道岸律师受戒。 道岸是高僧文纲的弟子,也是一位著名僧人。 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后,他随道岸禅师来到佛教最盛的洛阳、长安游学。 二十二岁时,在长安名刹实际寺从高僧弘景,顺利地通过了具足戒。 关于具足戒的条目,虽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内容是相同的。 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条,比丘尼的具足戒有348条。 文纲、道岸、弘景都是律宗的传人,鉴真在名师的影响下,对戒律的研究已很精熟,并开始讲佛布道。 律宗是以戒律为立宗原则,重视从内心巩固和发展止恶兴善的作用,内部又分为南山、相部、东塔等派别。 鉴真研究的是以南山律宗为主。 他以青年人特有的热情,巡游佛迹,苦读《四分律行事钞》、《四分律疏》等经典,并先后从西京禅定寺义威、西明寺远智、东京授记寺金修、慧策、西京观音寺大亮听讲《律钞》等,由于他聪明好学,矢志不移,很快成为文纲、道岸、弘景之后律宗的后起之秀。 开元二十一年(733),道岸的另一弟子义威圆寂后,鉴真是这一地区的佛教宗首。 当鉴真四十五岁时,由他传戒的门徒达四万多人,成为江北淮南地区独秀无伦,道俗归心的著名高僧。 大化革新中,日本仿照唐朝推行租庸调制。 由于两国国情不同,租庸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人民为躲避沉重的剥削和逃避兵役,为了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寄托,不是逃亡他所,就是寂居寺家,当时出家为僧基本没有什么限制,最高的是受三净聚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受戒不必三师七证,只要有一戒师即可,而且就是没有戒师,只要自己认为条件成熟,也可自誓受戒,所以当时日本僧人差不多都是自度、私度为僧的。 日本元兴寺隆尊针对日本缺少名僧不能主持受戒仪式的情况,提出了向唐朝聘请戒师的建议,得到了掌握实权的舍人亲王的支持。 开元二十一年,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到中国,在长安的十年学习期间,他们一直物色合适的名僧,中国僧人道璇曾应召前往日本,但限于他的能力和威望,日本尚不能满意,两人继续了解名僧动向。 他们向鉴真讲了日本虽有佛法,但没有剃度僧人必要手续及缺少合适授戒名僧的情况,请求鉴真帮助,能否同去日本弘法。 由于鉴真一行没有出国证明——过所,但官府以海上不安全为由,拒绝了鉴真等从海上去国清寺的要求,同时没收了海船。 第一次东渡失败了。 不久,鉴真个人出钱八十贯买下一条退役的军船,不料即遇大风,第二次东渡又失败。 第三次东渡至舟山群岛附近,再遇大风,船触礁后鉴真一行在荒岛上忍饥受冻三天三夜,后被救至明州(宁波)阿育王寺安歇。 东渡古船 鉴真一行前后历时十二年,六次启行,五次失败,航海三次,几经绝境。 先后有三十六人死于船祸和伤病,二百余人退出东渡行列。 只有鉴真笃志不移,百折不挠,终于实现了毕生的宏愿。 鉴真是我国第一位到日本开创佛教律宗的大师。 当时鉴真年事已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延请鉴真东渡传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延请鉴真东渡传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鉴真是第一位来到日本的律宗大师,受到日本上至天皇,下至僧俗百姓的热烈...鉴真和尚简介鉴真和尚简介。 鉴真(公元688年?公元763年),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翻译家。 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请鉴真去日传戒,...佛教故事《鉴真东渡》1-10集佛教故事《鉴真东渡》1-10集。 鉴真东渡迟重瑞-歌曲合辑#第01集#江淮大德高僧鉴真应徐州开元寺住持之邀建塔弘法,恰逢徐州...唐风渡鲸涛真心鉴真情鉴真将唐代《四分律》和天台教义弘传于日本,为上至天皇下至众僧授戒,奠定了日本佛教的戒律和教法基础。 这座干漆像,是鉴真大师圆寂后,日本弟子用干漆夹纻法等身铸造,一直被尊...鉴真的艰难东渡路鉴真的艰难东渡路章林。

鉴真东渡日本修罗界的唐朝高僧,鉴真法师!鉴真东渡便是他!

公元742年秋天,高僧鉴真正在扬州大明寺讲授佛法,荣睿和普照遵照日本天皇的旨意,专程从长安赶到扬州,参见鉴真,并恭恭敬敬地请他前往日本传法。 唐代与日本等国的友好往来很频繁,其中影响很大的是鉴真和尚,他可以说是唐代中日友好的代表人物。 当时的日本佛教界,希望请高僧去为日本僧人授戒,以便像一样,严格控制当僧人的资格。 着名的律宗僧人鉴真,是他们聘请的理想对象。 鉴真出生于扬州,十四岁时出家做了和尚,二十岁起就到洛阳、长安游学,跟随多位有名的佛教大师学习。 在名师的熏陶下,勤奋好学的鉴真很快学成,成为江淮地区有名的高僧。 他的弟子中有三十多人在当时就很有名气,他还建造了许多寺院和佛塔,写了三部大藏经,声名远扬。 鉴真认为日本是一个有缘之国,他询问哪位弟子愿意前往。 弟子们低头不语,半天也没人吭声。 鉴真刚要再次询问,有个弟子站起来说:大唐与日本之间隔着茫茫大海,路途又远,实在是太危险了。 鉴真却说:传扬佛法,何必在惜生命!你们不去,我去!那时鉴真已经五十五岁,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健康状况欠佳,毅然决心东渡传法。 弟子们感动了,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师父一同到日本传法。 鉴真决定东渡后,立即着手准备船只、干粮等。 第二年春天,鉴真率领弟子发船东渡。 但是,在以后的五年中,由于当时唐朝政府海禁较严,再加上海上自然环境恶劣,经常遭遇风浪,他一连四次渡海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被官方指控为勾结海盗,第二、三次遇到飓风触礁,第四次被官方押送回籍。 公元748年,鉴真第五次东渡起航了,这时他已经六十出头了。 他们从扬州崇福寺出发,船才驶到舟山群岛便遇上了风暴,停泊了约两个月才继续出发。 谁知第二天又遇上了飓风的袭击,船只在波峰浪谷间颠簸,迷失了方向。 在海上整整漂流了十四天,粮食吃完了,淡水也用光了,鉴真和弟子们饥渴难耐,劳累不堪,可他们没有动摇传法的决心。 经历了无数险阻、万千困难,船只终于靠岸了,一上岸才知道已经漂流到了海南岛的振州(今海南崖县)。 日本僧人荣睿不幸患上重病,不治身亡。 鉴真悲痛万分,加上旅途的辛劳,使他眼病突发,双目失明。 后来,他的得意弟子祥彦又病死于船上。 然而,无论是风浪,还是病魔,都无法阻止鉴真东渡的步伐。 公元753年,鉴真已经六十六岁高龄,他搭乘日本遣唐使的船只,开始了第六次东渡。 次年一月,鉴真到达日本九州岛,历时十多年的东渡终于获得了成功。

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 六次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

鉴真和尚是唐朝僧人,先后东渡日本六次(另一说为七次).早在1300年多年前,我国扬州地区有位叫鉴真的高僧,其用了10年的时间,在当时恶劣的航海环境下,跨越我国的东海海域到达了日本,从到达日本后,鉴真和尚开始了自己的传教生涯:帮助日本确立僧侣制度,给天皇、皇太后....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 真正的 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

追寻禅师足迹!63岁高龄的他东渡日本 留下了哪些事迹

追寻禅师足迹!63岁高龄的他东渡日本留下了哪些事迹 2019年6月21日,为纪念隐元禅师东渡日本365周年,中日法师一起在福建厦门虎溪祖庭供祈福,缅怀隐元禅师为中日交流做出的贡献。 隐元禅师为明末清初临济宗高僧,出家于福建黄檗山万福寺并主持该寺十七年,大振临济宗风、中兴黄檗道场,对闽浙佛教之兴盛贡献甚巨。 晚年时,禅师应日本长崎兴福寺之请赴日弘法,蒙德川将军赐地施金,开创京都黄檗山万福寺,复苏了处于衰颓状态三百余年的日本禅宗。 隐元禅师所传明清时代的临济禅迥异于日本固有的临济禅与曹洞禅,故被尊称为黄檗宗,是日本禅宗三大派之一。 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弘法无疑对中日产生重要影响,今日,就让我们寻着隐元禅师的足迹,追溯那段岁月中隐元禅师对中日交流做出了什么贡献! 东渡弘法开创黄檗宗 1620年,28岁的隐元禅师入福清黄檗山禅寺,投师鉴源禅师,剃发出家,法名隐元隆琦。 此后,他历游浙江各地名刹,访师学道,跟从禅宗高僧密云禅师和费隐禅师等学习临济宗禅法。 1637年,隐元禅师担任黄檗山万福寺住持,继承祖师遗志,重修寺庙,兴建大雄宝殿、斋堂,实现黄檗山复兴大业。 但在这之后他又到各地云游说法,曾应邀主持崇福寺、福岩寺、龙泉寺等寺院。 隐元禅师经过多年的游历与学习,精通佛法且博学多才,擅长诗文书法,彼时已经著有《黄檗语录》、《黄檗山志》等书,在当时中国的佛教界和文化界享有盛名。 彼时日本长崎兴福寺的住持逸然禅师久仰隐元禅师的声名,经过与僧众商量,经由德川幕府批准后于1652年派人到福建黄檗山邀请隐元禅师东渡传法。 前三次的邀请隐元禅师都辞谢了,然而逸然禅师仍旧不愿放弃,继续派古石和尚前来邀请。 两年内四次邀请,隐元禅师终于为其诚意所感动,答应东渡日本。 就这样,已是63岁高龄的隐元禅师,不顾僧众们的劝阻和挽留,把黄檗山交给弟子慧门主持,带领30多位随从弟子毅然下山踏上旅途。 历时十五天,隐元禅师终于到达长崎,受到逸然禅师和当地的僧人、民众的热烈欢迎。 而隐元禅师的到来,让沉寂多年的日本禅林为之一振,一时之间,长崎兴起了一个修禅拜佛的热潮。 在日本的第三年,隐元禅师又应日本禅宗名僧之邀到大阪的慈云山普门寺开堂演法。 但是,日本僧众恳切的挽留使隐元禅师不忍轻易离开。 1658年冬,德川幕府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亲自接见了隐元禅师,在幕府的竭力挽留下,隐元禅师终于下决心要像唐朝高僧鉴真和尚一样,为在东瀛弘扬佛法而贡献余生。 天皇也赐给隐元禅师宇治的土地,让其营建新寺院。 1661年,宇治万福寺建成,隐元禅师担任第一任住持,日本禅宗黄檗宗是以完善建立,在日本佛教界产生重大影响,彼时连禅宗其他宗派曹洞宗、临济宗的禅僧们也竞相到宇治万福寺向隐元禅师参禅问法。 隐元禅师在日本万福寺担任住持三年之后,渐感年老体衰,精力不济,73岁的他让位给弟子木庵性瑫,自己则退隐于松隐堂继续参悟佛法,严谨著述。 后得水尾上皇赐大光普照国师称号,成为继鉴真大师后在日本佛教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高僧。 携带文化丰富社会生活 隐元禅师及其弟子们的东渡,不仅在佛教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中日文化交流,尤其是对中国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篆刻、雕塑、建筑、医学等文化艺术成就的传播,作出了许多贡献。 当时有一些没机会走出国门的日本文人雅士就常到黄檗山一睹中华书画,以圆平生之愿。 同时隐元禅师及其不少弟子都是书法大家。 书法之外,随行东渡的黄檗僧人中也是画家林立。 中国的黄檗画风经过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画技,以人物画像为主。 这些画像侧重写真,脸部有明暗阴影,具有立体传神之妙,饶有西洋写实技法的意境,在日本绘画史上别开生面。 17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上半期,被称为黄檗画像的人物肖像画在长崎十分流行。 此外,隐元禅师东渡也将明清时期的建筑雕塑工艺传播到了日本。 如今的宇治万福寺依旧巍峨雄伟,是日本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便是彼时东渡日本的中国僧人设计与监工建筑而成,均采用纯粹的明清建筑式样。 供奉在黄檗宗各寺的佛像也大多出自中国雕塑师之手。 随隐元禅师东渡的僧人化林、心越、澄一等人均通医学,到日本后都将国内的医术传授给当地的日本医生。 此外,隐元禅师东渡时还带去一些中国植物种子,如今在日本民间家喻户晓的隐元豆(扁豆)、隐元莲(莲花)等便都是彼时禅师东渡日本带去的舶来品。 隐元禅师的东渡,对日本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在日本佛教界具有承上启下,重启新纪元的重要意义。

鉴真和尚为什么要六次东渡去日本

鉴真和尚为什么要六次东渡去日本 唐朝有两个为中外交流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和尚,就是玄奘法师和鉴真法师。 玄奘是北方和尚;鉴真是南方僧人。 玄奘去西天取经;鉴真到东边讲经。 玄奘历经18年的千辛万苦才到达印度;鉴真13年五次东渡失败双目失明,第六次出海最终到达日本。 东渡一、鉴真为什么要去。 唐朝时期,中国的灿烂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不断有日本留学生、留学僧来唐朝学习。 公元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扬州大明寺,表示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不能按照律仪受戒,恳请大明寺高僧鉴真到日本传授真正的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 鉴真的一众弟子认为去日本不仅路途遥远,而且海上航行风险太大,坚决不同意师傅东渡,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为传扬佛法,鉴真决心东渡。 日本僧人二、第一次东渡。 公元742年,鉴真率21名弟子和、普照2名日本僧人,在扬州附近的既济寺造船,准备东渡事宜。 当时日本僧人手中持有宰相李林甫从兄的公函,因此扬州地方官对东渡僧人给予支持,不料鉴真一位弟子因小伙伴内部玩笑恼羞成怒,竟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准备攻打扬州。 这可闹大了,因为当年海盗猖獗,官府闻讯大惊,拘捕了所有僧人,虽然事情的原委很快就水落石出了,但鉴真的第一次东渡就此夭折。 荣睿三、第二次东渡。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鉴真的船只尚未出海,就在长江口被风浪掀翻。 等候了一段时间的修船期后再次出海,船被大风浪推着飘舟山群岛,鉴真等人被救后被转送明州(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第二次东渡结束。 鉴真就在浙江一带的寺院讲法,相当于当起了客座教授。 四、第三次东渡。 鉴真东渡的决心是坚强且不可动摇的,鉴真结束巡回讲法回到了阿育王寺后,他准备再次东渡。 但越州僧人认为像鉴真这样的佛学大师,不应该去日本,于是他们从中作梗,控告日本僧人引诱鉴真去日本,在地方官府的干预下,鉴真的第三次东渡草草结束。 五、第四次东渡。 鉴真去日本之意已决,他想既然江浙一带三次都未能出海,于是他改变策略,认为造船目标大且费时,决定不再造船,而是从福州买船出海。 一切准备就绪后,鉴真率30余人从阿育王寺出发,刚走到温州,又被截停了。 六、第五次东渡。 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唐朝请中国赴日,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几个年头,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努力。 鉴真于是率14名僧人和21名水手工匠,6月底从崇福寺出发向东等待顺风,出长江口后,由于气候原因,鉴真在舟山群岛一带停留了数月后才出海。 岂料在茫茫东海,船只遭到强大风浪,迷失方向,在海上漂流16天后终于上岸,然而上岸后才得知,他们竟然到了海南三亚!这哪是哪呀,懊恼的鉴真入住大云寺。 鉴真东渡图 一年后,鉴真北返扬州,途经海南、广西、广州、江西、江苏等地,所到之处,受邀讲法无数,期间,日本僧人荣睿病逝、普照辞别、鉴真得意的大弟子坐化。 此时,鉴真由于长时间的海上风吹日晒;荣睿和大弟子离世的打击;加上在南方水土不服和旅途劳顿,导致鉴真双目失明,第五次东渡悲壮结束。 七、第六次东渡。 第五次东渡虽然失败,但这次特殊的机会让鉴真游历了半个中国,因此声名大噪。 鉴真从高僧变成了名僧,日本佛教界请他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公元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备真备、晁衡等人来到扬州,再次恳请鉴真东渡。 已经双目失明的鉴真,便乘船到达苏州黄泗浦,再换乘日本遣唐使大船,带领24人最后一次扬帆出海,一个月后抵达日本萨摩,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八、鉴真的功绩。 鉴真到达日本后,受到孝谦天皇的隆重礼遇,抵达奈良后,被封为传灯大法师。 鉴真东渡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推动了佛教在东亚地区更为广泛的传播,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记东渡日本的唐代高僧鉴真大师

注册VIP邮箱(特权邮箱,付费)免费下载网易官方手机邮箱应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国际名校公开课赏课·纪录片付费精品课程北京大学公开课英语课程学习新人特价9.9专区新品热卖人气好物居家生活服饰鞋包母婴亲子美食酒水一卡通充值一卡通购买我的网易支付网易跨境支付免费邮箱VIP邮箱企业邮箱免费注册客户端下载记东渡日本的唐代高僧鉴真大师 在中国,只要上过初中历史课的人都知道,鉴真大师东渡弘扬佛法是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日本,奈良招提寺的开山堂内,至今依然供奉着干漆夹纻的鉴真大师坐像,被尊为日本国宝,每年六月六日开放展出,备受人们崇敬。 鉴真大师东渡日本构筑了永载史册的弘法之旅、文化之旅和友谊之旅,为后人留下了讲信修睦、百折不回、光照日月的鉴真精神。 概括鉴真大师的生命历程,可以非常清晰地划分出三个阶段:56岁前,在大唐生活、学习、弘扬佛法;56岁到66岁,六次东渡,历经艰辛,终获成功;66岁到76岁,弘法日本,照耀扶桑。 一、精进学法 鉴真大师俗姓淳于,生于688年,扬州江阳县人。 十四岁时随父亲入寺礼佛,见佛像感动心,因请父求出家。 父奇其志,许焉。 此后,他先后巡游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历炙名师,精进求学,深入学习经、律、论三藏,尤以律学为重,打下了坚实而雄厚的佛学基础。 至唐开元元年(713),他回到故乡扬州,住持扬州大明寺,并开始弘法授戒,成为江淮一带名望极高的律学大师。 据史书记载,鉴真大师先后度僧尼和授戒达4万人,著名弟子多达35人,其中包括祥彦法师、道金法师、璇光法师、法进法师、乾印法师等,他们后来并为翘楚,各在一方,弘法于世,导化众生。 鉴真大师所处的唐代,佛教发展到了令人瞩目的高峰,寺院、僧徒数量庞大,佛经翻译和研究成果斐然。 此时的中国佛教已经基本完成了本土化的进程,形成了明显带有中国特点的教义学说和宗派。 佛教文化由输入为主,渐渐发展为向外具有巨大的张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一名满腔弘法热情的高僧,鉴真大师也一直期盼着能够有机缘将玄奘大师等高僧从印度求回的佛教戒律传播开去。 因从小生活在佛教极为盛行的扬州城,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度尽众生,方证菩提的宏愿早已在他心中生根开花,而且他具有兼容并包的独特气质,善于与各国佛教人士交往,因此更愿意将弘法的理想付诸实践。 就在此时,来自日本的使者荣睿法师和普照法师,不远千里到扬州大明寺专程拜访鉴真大师,意在代表日本朝廷诚邀他东渡日本宣讲佛法。 从史料记载来看,当时的鉴真大师丝毫没有自重身价,更没有作态作秀,几乎没有怎么犹豫,就答应了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发愿东渡扶桑。 鉴真大师问众弟子:在我的法众中,还有谁接受远方的邀请,去日本传法呢?然而未有响应,他们担心两国相距遥远,又为渺渺大海所隔,风急浪高,凶险无比,性命就难保,何谈赴日弘法。 鉴真大师深感失望,断然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生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受师父精神感召,祥彦法师、道兴法师、道航法师、神崇法师、思托法师、昙静法师等21人纷纷表示愿同前往。 这是发生在大明寺的真实一幕。 二、六次东渡 日本大化革新以后,佛教发生了从氏族佛教到国家佛教的巨大变化。 这期间出现很多乱象,如人们为了免去赋役而选择出家为僧。 那时日本的僧人至多接受三聚净戒,只需要一位戒师即可,更多的干脆是自誓自戒。 日本社会对这样的私度、自度也完全承认,国家没有控制僧人的数量。 于是日本政府派遣荣睿法师、普照法师等到唐朝迎请高僧。 经过多方寻找,最终鉴真大师成为他们的最佳人选。 唐天宝二年(743),鉴真大师开始着手东渡,携带大量书籍、物品首次起航,那一年他56岁。 诚如弟子们所担心的,此行路途遥远,大海阻隔,波涛汹涌,风险不断。 鉴真大师前五次的东渡尝试都没有成功,在这十年里,他只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期间,他的弟子36人客死他乡,200多人离他而去。 虽然九死一生,但他始终不改信念,十年如一日,勇猛顽强,坚持不懈。 天宝十二年(753)十一月十五日,鉴真大师搭乘日本遣唐使船再次上路,从苏州黄泗浦出发,扬帆东去。 五天以后,鉴真大师乘坐的第二艘船顺利抵达冲绳。 由于风的关系,这四艘船并没有同时到达同地。 假如说要以鉴真大师到达日本本岛的日子作为东渡成功的标志,那么就是天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鉴真大师就在这一天登上了日本本岛的土地。 鉴真大师从开始尝试到最终抵达日本,前后经历六次东渡,克服千难万险,付出巨大代价。 他不限地域,广揽英才,组成了包括日本人、西亚人和东南亚人在内的优秀团队,齐心协力,和衷共济,也创造了古代渡海史的奇迹。 三、照耀扶桑 从第六次东渡的货单可知,鉴真大师随身携带了数量可观的书籍,且多为珍本或善本,在日本被奉若至宝。 鉴真大师一行抵日后不久,依照鉴真大师所带来的经书展开的校经活动十分热烈。

中国唐代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高僧是谁?

中国唐代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高僧是谁?中国唐代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高僧是鉴真。鉴真六次东渡才成功到达日本弘扬佛法,东都重还因此失明,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止鉴真大师东渡弘扬佛法的决心,终于在第六次东渡的时候成功到达日本。中国唐代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高僧是鉴真。鉴真六次东渡才成功到达日本弘扬佛法,东都重还因此失明,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止鉴真大师东渡弘扬佛法的决心,终于在第六次东渡的时候成功到达日本。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查字典历史上的今天网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唐天宝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5年以后,一直到他东渡为止的40年中,他讲经、建寺、造像,由他授戒的僧侣先后达4万多人,其中有不少是以后成名的高僧。 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七、八世纪时的中国,即盛唐时代,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和技术各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因此周围国家都派遣使节、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 7世纪以后随着和中国交往的增加,他们直接向中国派遣使团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经验。 743年,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到扬州请鉴真东渡弘法。 荣睿、普照是733年由日本派遣,来中国邀高僧去日本传法授戒的。 他们经过10年的访察,才找到了鉴真。 鉴真当时已55岁,为了弘扬佛法,传播唐代文化,欣然接受了荣睿、普照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 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疏、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三个月后横渡东海时又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 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鉴真未因失明而灰心丧志,又过了5年,66岁高龄的失明老人,毅然决定再度出航。 753年10月19日,他离开扬州龙兴寺,11月16日乘第二艘遣唐使船从沙洲的黄泗浦出发,直驶日本。 12月20日中午,这位夙志不变、决心东渡弘法的盲僧,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在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町的秋目浦上陆,随行的有普照、法进和思托等人。 40多天后,鉴真一行到达当时的京都奈良,受到天皇为首的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轰动日本全国。 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于763年5月初6日在日本圆寂,终年76岁。

唐朝高僧鉴真东渡,给日本带去了哪些

唐朝高僧鉴真东渡,给日本带去了哪些佛教自公元6世纪传入日本以来,至公元7、8世纪也达于鼎盛时期,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 但从佛教正统传承上来看,当年将佛教传入日本的僧人中没有具备授具足戒资格的高僧(佛教戒律可分为五戒、八戒、具足戒等几个等级,具足戒就是佛教所有的戒律),因此日本佛教戒法不全。 日本佛教界高僧向日本政府提出需从唐土聘请传戒高僧,并推荐荣睿、普照这两位年轻的僧人去唐土聘请传戒高僧。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荣睿、普照肩负着重任,于唐玄宗开...。 佛教自公元6世纪传入日本以来,至公元7、8世纪也达于鼎盛时期,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荣睿、普照肩负着重任,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随第九次遣唐使(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出的学习中国文化的使团)来到中国。 荣睿、普照来唐后,在洛阳、长安学习佛法达十年之久,这期间虽然在长安聘得了一位名叫道璇的僧人去日本传戒,由于道璇的学问资历还不够理想,加上僧员不足,仍不足完成正规的受戒仪式。 荣睿、普照为了完成来唐的使命,终于在唐天宝元年约同了长安的僧人道航、澄观、洛阳的僧人德清、高丽的僧人如海一起来扬州拜谒鉴真,邀请鉴真并请他推荐德学兼备的传戒师同去日本传授戒律。 搜简明鉴真生于唐垂拱四年世告(公元688年),扬州人,俗姓谆于,自幼便喜欢钻研各种学问。 他十四岁在扬州大云寺出家,潜心研究佛教经典,同时对医药学也作过深入钻研。 鉴真二十岁时,随他的老师道岸律师游学二京(洛阳、长安)。 鉴真从学的融济、文纲律师是律学始祖道宣的弟子,道宣与唐代药王孙思邈有极深的友谊。 他们两人在医学和佛学方面是互相影响、互相学习的。 当荣睿、普照来大明寺拜竭鉴真时,看到鉴真确实是一位学识渊博、“并世无二”的大德高僧,他们怀着虔敬的心情向鉴真陈述了来意,并向他顶礼说:“我国在海之中,不知距齐州几千里,虽有法而无传法人,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见乎!愿师可能舍此方之利乐,为海东之导师可乎?”鉴真平时已传闻日本的情况,今看到他们一片诚意,深感日本是一个“有缘之国”。 当时就问徒众说:“谁有应此远请向日本国传法者乎?”可是在扬州的徒众一个也不出声,一位叫祥彦的僧徒出来说道:“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不等祥彦说完,鉴真又开口道:“另有谁愿意去?”仍旧无人回答,于是鉴真第三次开口道:“是为法事也,不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鉴真大师的回答,语气是如此的坚决,在座的弟子不禁为师父的决心所感动,于是祥彦等十七位僧徒纷纷表示愿随师东渡传戒。 那时,鉴真已有五十五岁。 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三月,鉴真作了一切东渡的准备,正待启航,不意浙东一带出现了海盗,随行的僧徒中间又发生了意见纠纷。 道航认为高丽僧人如海学行欠缺,不应带他同行,如海遂向官府诬告,说道航等私通海盗,淮南采访使班景倩立即将荣睿、普照、道航等人拘捕,事后真相大白,荣睿等人已饱尝了四个月的铁窗风味。 当释放时淮南采访使仍认为“今海贼大动,不得过海!”第一次东渡计划失败了。 同年十二月下旬,鉴真一行八十五人,在十二月下旬的咐败一个月明之夜从扬州悄悄开航。 但船到浪沟浦即遇风暴,浪击破船,停留一月修船,再度下海,船至扬子江口,又遇风浪,停泊一月,再次启航,不幸在衢州群岛触礁船沉,船上东西全被海浪卷走。 全体人员登上一个荒岛,后被官船送回明州(宁波),大部分人遣送回乡,十七位僧人被送到浙江鄞县阿育王寺。 第二次东渡又失败了。 第二年春,鉴真一行受聘到越州(绍兴)龙兴寺讲律授戒,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秋归阿育王寺。 天宝三年冬,鉴真派人先去福建购买船只,备办海粮,自己率徒众三十余人,声称巡礼圣迹,秘密从浙江小路往福州取齐。 但扬州龙兴寺的弟子灵佑不忍鉴真远适异域,发起僧徒阻止鉴真赴日,江东道采访使遂下牒诸州,追踪拦截,鉴真一行在黄岩禅林寺被官差截获,强行押解回扬州,第四次东渡计划又成了泡影。 在这样的形势下,荣睿、普照感到再留在扬州龙兴寺使得官厅对鉴真的监视会不放松。 为了回避风潮,他们遂移居同安郡(安徽安庆附近),在那里足足等待了三年。 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两位日僧来到扬州崇福寺,鉴真又悄悄作第五次东渡准备。 “买香药,备办百物,一如天宝二载所备。 他们在六月二十六日夜从扬州新河秘密登舟,尚未出海,即遇风浪,飘到浙江海面,先后在三塔山、署风山各停住一月。 十月十六日登程后又遇狂风怒涛,在大海中整整飘流了十四天,最后飘到了海南岛。 日僧荣睿在路过端州(广东肇庆市)不幸逝世,埋骨异乡。 跟随鉴真始终如一的祥彦,在途经吉州时也病死了。 鉴真因受暑热得了眼疾,治疗无效,不幸双目失明。

唐玄宗时期,应日本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

唐玄宗时期,应日本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唐玄宗时期,应日本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A.玄奘B.鉴真C.晁衡D.崔致远【答案】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五次失败,最后双目失明,贡献: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所以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唐玄宗时期,应日本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A.玄奘B.鉴真C.晁衡D.崔致远【答案】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五次失败,最后双目失明,贡献: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所以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中国唐代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高僧是谁?()

中国唐代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高僧是谁?()中国唐代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高僧是谁?()A.玄奘B.释虚云C.鉴真D.海灯大师C

唐玄宗时期,应日本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 )

唐玄宗时期,应日本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唐玄宗时期,应日本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A.玄奘B.鉴真C.晁衡D.崔致远【答案】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与唐朝高僧鉴真相关的知识。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所以正确答案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唐玄宗时期,应日本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A.玄奘B.鉴真C.晁衡D.崔致远【答案】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与唐朝高僧鉴真相关的知识。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所以正确答案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鉴真和尚东渡,鉴真东渡的原因?鉴真为日本带来了什么中土文化?

\"后来,鉴真的和尚听说了这个故事,非常感动。 他们决定去日本推广佛教。 也是著名的鉴真和尚东渡事件。 长屋王子的这首诗也被收录在《唐大和上东征传》中,标题是:长屋在明皇,时制作了数千件袈裟,绣来给中华送礼物。 真公因其广阔的海洋而将佛法传播到了另一个国家。 鉴真和尚克服了困难,经历了弟身亡,政府阻挠,甚至双目失明,仍然没有改变主意。 他曾六次出海,最后成功到达日本。 在六次日本之行中,鉴真等人遇到了诸多挫折。 在第一次出行之前,一个和鉴真一起旅行的徒弟和一个和尚开玩笑。 结果,和尚恼羞成怒,诬告鉴真一行勾结海盗造船。 当地官员听到消息后非常震惊,派人拘留了所有的僧尼。 因此,第一次行未能成行。 之后接连失败后,第五次出行最为惨烈。 一个月后,再次起航,后到达舟山群岛时,再次遇到了大浪。 第三次航行风浪更大,一行人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喝海水为生,最后到达海南岛南部靠岸。 不幸的是,他也因身患重病,双目失明。 鉴真上一次东方之行也并非一帆风顺。 正当船队航行时,一只野鸡突然落在船头。 然而,派唐使认为不是好兆头,于是船队掉头返回,第二天才起航,历尽艰辛到达。 鉴真把许多佛经和医学书籍带到了日本。 他主持了重要的佛教仪式,系统地教授了佛经,成为了日本的佛教大师。 他指导日本博士鉴定药物,传播了唐代的建筑技术和雕塑艺术,并设计和主持了唐赵体寺的建造。 这座以唐代佛寺结构为基础的寺庙,是世界上的一颗明珠,一直保存至今。 鉴真死后,他的门徒为他做了一座雕像。 它仍然被供奉在寺庙里,并被指定为\"国宝\"。 唐朝的很多僧人都是名医,鉴真对中医也有一些见解。 当时,日本也有中医,但他们只为贵族服务。 《日本史料》详细记录了鉴真在日本普及中医的过程.《全唐诗》,详细记录了鉴真为日本光太后治病及其为武帝休养的经过。 日本人认为鉴真大大提高了日本的中医技术。 据《日本史料》记载,鉴真曾指导过给明皇太后上药的工作,详细整理了正仓院(日本)的药物分类,并根据中医典籍进行了修订。 在鉴真东渡日本,许多佛像都是用干漆制作的,如唐代赵体寺金堂的路舍那佛像、如来佛像、千手观音菩萨像等。 6月21日晚,上交所发布公告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6月29日召开审议会议,审核江苏天元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天元智能)、宁波索宝蛋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盈警MOSHOUSE(01653)料年度溢利降87.39%至150万港元现恒建筑(01500)年度同比盈转亏至1532.9万港元不派息。

唐朝中国六次派僧人东渡日本,此人何许人也?

这个僧人是鉴真。鉴真(688年—763年10月4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

书法欣赏网